首页 > 其他类型 > 穿进男频搞基建 > 第370节

第370节(1/1)

目录
好书推荐: 小姨子与姐夫 低调少奶奶 一等儿媳 摘星(1V1伪兄妹) 下岗替身娇又荡() 兽奴的幸福生活 重生之母女调教 内裤奇缘 血染玉莲(古np) 完全标记(abo)

门没了,那就近身战斗!

羿戈号令族中青壮往外冲,然而下一刻,连弩连续不断发出的箭支直接射倒一大片。

面对朝廷军的强横,仡族人根本无法前进一步。

哭闹声、哀嚎声冲入羿戈耳中,看着瞬间死伤大片的族人,他只觉一股寒意袭上心头。

巫族长见势不妙,立刻转头就跑。

羿戈心痛之下,突然想起还有一条活路,遂锁定巫族长,狂追上去,想要用他的头颅来投诚。

巫族长发现他的意图后,无奈之下抽出权杖中的长剑,回身砍断羿戈的竹矛,并刺穿他的身体。

羿戈瞪大眼睛,死不瞑目。

他哪来的剑!

其他仡族人看到这一幕,纷纷怒红了眼睛来杀他。

巫族长铁剑在手,一路势如破竹,奔向寨子另一头的小径。

只要他回到屏州大本营,他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他这次只带了一千五百人,他的大本营里还剩下不少青壮,等他回去,他定要计划周密,让朝廷军有来无回——

后背突然被一股巨力穿透,在惯性作用下,他的身体直接向前飞出数丈远!

剧痛瞬间席卷全身。

他艰难地扭过头,目光穿透混乱不堪的山寨,落在射箭之人的脸上。

气绝而亡。

霍延面无表情收弓。

族长穿戴与族民不同,实在太好辨认了。

仡族族长和巫塔族族长既死,霍延也不必再杀其余族民。

他吩咐道:“两族首领已死,劝降。”

军令一下,朝廷兵立刻高呼:

“匪首已死!投降不杀!”

“匪首已死!投降不杀!”

“匪首已死!投降不杀!”

纷乱戛然而止。

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逸醒来时,整个世界都变了。

他捧着碗喝药,面色苍白,眼中却带着愉悦而真诚的笑意。

“谢谢你救了我。”

跟之前的假笑完全不一样。

荣石突然就不自在起来,起身道:“不是我救的你,是陈大夫和霍大夫救的你。”

“但我听他们说,如果没有你的药压制,我根本不可能撑到营地。”

罗逸缓缓放下药碗,神情悠然而闲适,仿佛同一时间卸下了所有的重担。

“那个,阿爷问你什么时候回族里?”荣石问完,又想到什么,“你是回族里还是离开这里?”

他记得罗逸是为朝廷办事儿的,是不是办完了就会回去?

而且罗逸救了宁宣长公主,立了这么大的功,陛下肯定会给他赏赐,不管是升官还是发财,他都不可能留在这穷乡僻壤。

罗逸摇首失笑,“如果可能的话,我想一辈子待在这。”

“什么意思?”荣石不解。

罗逸却不再答,反而转了话题,“听说所有部落都归顺朝廷了?”

“嗯,”荣石双眸顿时亮起来,目露崇拜,“定国公真的太厉害了,那些部落根本抵挡不住,就连巫塔族都没法子。”

罗逸噗嗤笑出来,“巫塔族?他们发现了一处小铁矿,搞出了铁器,就企图反抗朝廷,统一南方,实在过于天真。”

“倒也不算天真,”荣石叹道,“咱们跟着朝廷军打败巫塔族后,发现他们私铸了不少兵器,都藏在山洞里,要是朝廷没有派兵来,又或者朝廷没有精兵强将,咱们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罗逸静静听着,忽然笑起来,揶揄道:“我发现你话变多了。”

荣石神色倏地一变,撇过脸去,闷声道:“以前是担心你会伤害族人,不想跟你说话,对不起。”

“没什么对不起。”罗逸神色真挚,“我反而得谢谢你和荣族长的宽容。”

荣石轻咳一声,硬生生转移话题:“定国公和长公主殿下他们回京了,也不知道朝廷会怎么对待咱们。”

他和阿爷决定归顺朝廷后,心里面还有些忐忑。他和族民们就像是无能为力的羔羊,等待着命运的降临。

罗逸安抚道:“总不会比之前更差。”

十一月初,霍延带人降服南方诸族,令副将与数千士卒留守三州,与楼菱等人一同回京述职。

京城下了一场雪后,气候更冷了。

楼喻上完早朝,哈着手来到勤政殿。勤政殿燃了炭盆,殿内温暖如春。

“陛下,先喝盏茶暖暖身子。”冯二笔适时端茶过来。

楼喻咕噜咕噜饮下,一股热流穿过喉管涌入胃袋,温暖瞬间席卷至四肢八脉。

身上暖和之后,他便专心批阅奏疏。

在吏部的整治下,而今大盛官府的公文书写尽皆言简意赅,节省了楼喻的时间,没一会儿便批了不少折子。

他又翻开一本。

这是孟州知府写的奏疏。

楼喻当年从京城出使北境,穿过的最后一道国门就是孟州城门。

他当时只顾着思考如何破解北境困局,没有仔细注意过孟州城是什么模样,只记得孟州城的驿馆特别冷,被子特别硬,烧的炭不仅少,烟还大。

这张折子上写的内容,再次勾起他的回忆。

奏疏不长,但言语质朴恳切,看得楼喻眉头不禁皱起。

他吩咐道:“去叫杨先生和范相来一趟,还有兵部尚书和财政部尚书。”

片刻后,四人齐聚勤政殿,均行礼问安。

楼喻让冯二笔将奏疏递给他们。

“都看看,看完说说想法。”

四人看完之后,互相对视几眼,兵部尚书段衡率先出列。

“陛下,孟州乃大盛边关,气候的确苦寒,臣以为,孟州知府这道奏疏应该并非虚言。”

奏疏上说,今年气候比往年还要恶劣,孟州乡野有不少百姓因无柴取暖而活生生冻死。营中的一些将士也抵御不了严寒,手足都冻坏了。

孟州知府写这份奏折,就是希望朝廷能够拨些炭送往边关,至少保证边关将士的生存。

北方是有炕的,但光有炕不行,还得有薪柴或木炭充当热源。要是没有足够的燃烧物取暖,有再多炕也白搭。

楼喻隐约记得,他当年去孟州时,放眼望去一片原野,看不到几棵树。如此一来,百姓的确很难寻到燃烧物。

他不由问:“孟州林木缺乏,百姓平日是如何烧水做饭的?”

这倒是把四人问住了。

他们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件事。

倒是范玉笙忽道:“此事微臣不知,但臣记得,惠宗在位时,朝廷也曾收到过类似的奏疏,当时为了保证边关的安危,朝廷拨了不少炭款过去。”

也就是说,孟州的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了。

“当地为什么缺少林木?”楼喻又问。

杨广怀回道:“臣在一本地方志上看过,孟州在前朝之前并不缺少林木,但当时的朝廷为了扩大开垦,便命人砍去树林,将树林变成耕地。”

孟州的百姓为了能填饱肚子,自然是拼命地开垦耕地,林木便越来越少。

孟州的土地并不肥沃,庄稼收成不好,越不好,百姓就越开垦,越开垦,林木就越少,森林的消失加剧土壤养分的流失,如此恶性循环,便成了如今这模样。

楼喻第一反应是“退耕还林”。

但转念一想,大盛如今的粮食总产量还不足以支撑全国百姓过上温饱,真要“退耕还林”,孟州的老百姓就连吃的都没有。

皇帝当得越久,他越感受到治理一个国家的艰难。

“当务之急,就是避免更多的伤亡。”楼喻下达指令,“楼尚书,财政部根据孟州受灾情况,尽快拨下适量的炭款,务必保障孟州百姓和将士的生命安全。”

楼荃迟疑道:“陛下,即便拨了炭款,孟州也不一定能买到足量的木炭或薪柴。”

“为何?”

“一到冬日,除最南边,大盛各地木炭的需求量非常高,炭价也高,不少地方会出现一炭难求的情况,寻常百姓买不到、买不起,就连薪柴也成了紧俏货。”

有些靠山的百姓,还能从山上捡些木柴烧火,像孟州那样的地方,连柴都没有。

没法烧火取暖,便只能硬扛。

很多年纪大的、身子骨弱的,都会因为熬不住,在寒冷的冬夜离开这个人世。

楼喻本就身份高贵,他从不缺炭,不是很清楚寻常老百姓冬日有多难熬,忽然听到这样的话,不由愧疚心揪。

“是朕思虑不够周全。”

杨广怀立刻道:“陛下日理万机,臣没能为陛下分忧,是臣无能。”

其余三人也都附和。

他们说的是真心话。

在他们眼里,楼喻是位心系百姓的明君,但出身富贵,又如何知晓这些事情呢?

目录
新书推荐: 理科学霸的古代研究日常 离婚后我成了万人迷 互相装穷后我们结婚了 爱豆不吻我就会死 银手指修尸手册 意外降雨 星际之水中央 恃宠而婚 男朋友和亲哥我选谁 两界倒卖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