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科举之男装大佬 > 53.盐政讨论会

53.盐政讨论会(1/1)

目录
好书推荐: 和堕落之主谈恋爱 都市捉妖人 偕行 重生农家乐 偷偷养只小金乌 人间欢喜 权路通途 军王猎妻之魔眼小神医 李梦梦杨老板 洪荒第一暴君

领导给机会了,不管这馅饼烫不烫嘴, 都得接着。程平第二日便去陆允明廨房报道, 然后领了一堆资料回来看。

齐州不沿海, 程平对制盐、贩盐和盐税的认知主要来自书本和老师柳夫子的介绍。

从春秋战国开始,当政者们就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政府专营。后面的各朝各代政策不同, 但总体上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原因无它, 关系国计民生,利润巨大。

本朝前期,沿用隋“开盐池盐井之禁, 与百姓共之”政策, 不官营, 也不收盐税。

中后期, 尤其安史之乱之后, 朝廷财政吃紧, 当政者们就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利润巨大的产业。

肃宗时的第五琦推出食盐专卖政策——民制、官收、官运、官卖。由是, 盐利大增, 大大缓解了当时的财政危机。及至现在,朝廷沿用的依旧是这一套食盐专卖政策。

不过, 第五琦这位在经济上卓有建树的能臣,其个人名声就……光“与民夺利”这几个字就让他在清流们的舌头底下翻不了身。

程平用手托着下巴, 一边翻阅资料一边琢磨, 不知道陆尚书想拿盐政怎么开刀?这种事情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口水喷死, 而且喷死以后还会时不常被后来人拽出来“鞭尸”。陆尚书这少年状元, 一个cào作不好,保不齐变成佞臣榜首……那可就不大好了。

摇摇头,程平接着看。她的手在江淮、河东等“产盐基地”去年缴上来的盐税上轻轻敲击,记得小时候,每斗盐大概五六十文的样子,现在已经超过了一百文,盐价越来越高,但报到户部的盐税可没翻着跟头涨,而且盐税越来越不够用……

资料的最后是一些关于各地所产食盐质量和数量的资料,什么红桃盐、玉华盐、青盐、红盐、白盐、黑盐、戎盐、臭盐林林总总好几十个名目,其实总结起来大致就是海盐、湖盐、井盐、石盐四种。其中石盐产量最小,所以全国百姓吃的主要是前三种。

资料里面没有更具体的关于海盐湖盐等采、制技术性的东西——估计是因为户部用不上。

程平翻了两遍,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但又不成系统,为了让资料发挥最大的作用,找出其中隐藏的东西,程平用上了“老手段”——定量分析。

看着这堆浩繁的资料,程平一边做表填数,一边感慨,这要是身穿过来携带一台电脑就好了,哪用我一点一点揪蘑菇!但转念一想,光电脑有啥用,电呢,网呢?所以,科技其实是个配套系统。

本为科技配套感慨的程平,很快便被统计表上食盐专卖的“配套系统”震惊了。

不算不知道,盐政系统配备的人也太多了,收、运、卖、监督各个环节、各个地方都要人,一级一级下来,整个机构相当地臃肿庞大——而且是越来越庞大。

从表中能看出,在实行食盐专卖前期,盐政系统人数的增长和盐税的增长是呈正比关系的,但后来就不行了。

再想到这些盐官盐吏的薪俸,那也要相当一大笔钱啊——一句话,管理费过高,吃掉了利润。

这还只是明面分析,实际cào作中的逐级盘剥、克扣、滋扰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自然也不少。

除此之外,完全官营还有覆盖面窄的问题。程平去户部司那里找了一张唐全境的舆图来,把资料上的产盐地和食盐运输渠道标注好。

看文字不觉得,看图就非常直观了。看着这一簇簇的小圆圈和其他大量的空白地方,程平皱眉,产盐地过于集中,运输能力有限,官办食盐售卖点不能覆盖的地方可能买不上盐,买上也很贵——这些地区,朝廷就相当于放给私盐贩子了吗?

把能想到的,程平都一一记下梳理,几日后,终于卷上这些表啊图啊疑问啊什么的,去找刚下朝的陆允明。

正是七月中,一年最热的时候,程平一进门就被陆允明的形象惊住了——这哥们竟然脱了外袍,汗衫外只套一件半新不旧的半臂,又卷着袖子,幞头也没戴,你这是把办公室当卧室了?

陆允明却没什么自觉,指指座位让程平坐,“你自己倒酪浆饮子喝,等我把这点事做完。”

程平恭声答应着,在窗边榻上坐了,捧着酪浆,品味陆尚书的秀sè。

半臂这种衣服比胡服还要不含蓄,啧,啧,这xiōng膛,这腰身,这长腿!可惜这是上司……

程平就像看到宝钗雪白的胳膊而起yy之心的贾二爷一样,“这副好身材若是别人,或者还得摸一摸;偏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我没福。”

感受到程平的目光,陆允明歪头看她,程平赶忙纯良一笑,陆允明也笑一下,又低下头接着签批文书。

又过了一会,陆允明忙完,也走到窗边坐下,给自己倒一杯饮子,看着程平微汗的脸,突然笑道:“昔时,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食热汤饼后,大汗出,以朱衣自拭,sè转皎然。今观悦安,颇有何氏风采。”1

程平一愣,眯起月牙眼笑道:“被长得好看的人夸长得好看,感觉真不错啊。”

陆允明看她一眼,笑道:“贫嘴。”

程平揉揉鼻子。

“给你的东西都看了?可有所得?”陆允明问。

程平严肃了表情,把带来的表图等都一一摊开。

看着表上的数字,陆允明也皱起眉。

“从表中能看出,如今盐税十之四五又归回了盐官,管理成本太高了。”

虽然没听过“管理成本”这个词语,但陆允明懂程平的意思。再看那张舆图,陆允明的眉头皱得更紧。

把程平的图表、数据统计都看完,陆允明颇为郑重地问:“依你之见,这盐政该如何变革呢?”

程平抿抿嘴,不知道自己的建议如果被采用,会引起怎样的后续问题——后代那些大盐商的事迹可是相当辉煌的,但是在当下这却是最简便管用的一个方法了。

“简单地说就是引商入盐。”

这方策也恰是陆允明正在考虑的,他笑道:“讲来!”

“门生以为,或可把现在的盐政tiáo整为民制、官收,而贩运和售卖都交与盐商。”程平解释这样做的好处,“这样朝廷只在产盐之乡设置盐官掌管收盐、买盐即可,其余各地的盐吏都可以撤销了。盐利不少,而管理成本就少多了。只是怕盐商不好管控……”

“关于控制盐商盐价,”陆允明道,“可以仿照粮食的常平仓,在转运要塞和江岭等偏远之地设食盐常平仓。”

这就是所谓市场tiáo节为主,政府tiáo控为辅了。程平又指着舆图道,“商人无利不早起。偏远利薄之处,也可配合官运。”

陆允明点头,“很是!”

然而引入盐商,不只是盐价控制问题,程平抿抿嘴,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想说什么,说就是了。”陆允明道。

略沉吟,成平到底没把话说得太白,只模糊着说了一下自己的忧虑。

一项政策在开始制定的时候往往是积极的,就像第五琦的盐政一样,但到后面,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来政策里的直道可能被踩成了弯路,小漏洞可能被抠成了大窟窿。

“盐政既关乎民生,又利润巨大,我只怕一个不小心,把盐商这个大怪兽放进来,再想赶出去就难了。”程平轻轻叹息,脑子里都是后代那些官商勾结、把持盐政的事。

程平的话说得不明白,陆允明却听明白了。他看着程平,心里感慨,知道常怀敬畏之心,便不会捅大篓子。先前觉得他跳脱、怕他走歪惹祸,如今看来倒是多虑了。

程平挑起眉毛,莫非陆尚书不同意?

陆允明笑道:“《易》云:‘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你倒是真读进去了。”

程平马上反应过来,他在讽刺自己制科试题瞎蒙、“以易释易”的事。还能不能好好开会了?我们说正事呢好吗?

“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尽量严密就是了,至于以后——自然有以后的人来决定,是存、是废、是改、是兴。难道你还想着弄出个万世之法来?”

程平想想,也是,便笑道:“是门生想左了。”

陆允明低头喝一口酪浆,“这样便很好。”

程平倒真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是不是陆尚书头一回夸自己?

两人接着讨论盐政变革上其他的点。对当代盐政,程平一个穿越客,又是田舍汉出身,有不少不明白的地方,此时便趁机拿出来请教。

陆允明年纪不大,却是混朝廷中枢的老牌政客了,对程平关于当代盐政乃至朝廷运转上的一些问题,都详详细细解答给她听。

程平谢他:“这许多事,若等平亲历亲见了才悟得,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又走多少弯路,多谢座主提点。”

陆允明笑一下,“说到亲历亲见,我想着夏税后去考察盐乡。”

你要下江南?程平微瞪眼睛。

仿佛知道程平在想什么,陆允明笑道:“江淮太远,或河东道或只在山南西道走一走吧。”

程平点头,亲身去看看很好,没有tiáo查就没有发言权嘛。光高居庙堂,不接地气,往往容易做出不切实际的决策来,那就坑苦了百姓了。

“你也与我同去吧。”陆允明道。

目录
新书推荐: 带着位面交易回七零 她谁都不爱 豪门天选之女 给你一个亿,回到我身边 霸道影帝的偏执宠爱[娱乐圈] 黎明之后 警魂 豪门大佬争着要娶我 当男主黑化后我被迫成了白月光 奶味总监太撩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