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1/1)
太子原是要将晴芳直接撵出宫去, 自生自灭的。
却唯恐晴芳对他六弟求而不得,由爱生恨,起了报复之心,出宫以后, 若不加以管束,会在外间胡言乱语,肆意编排他六弟的是非, 毁他六弟的清誉。
于是,太子最终决定,还是将人看管起来比较稳当。
其实,在初闻晴芳的全部所作所为以后, 太子下的第一道旨是立即将人送出宫去, 秘密处死。
并且已经这般吩咐下去了。
之后,太子妃来书房送茶点,问起太子今年母后的生祭有没有特别要准备的东西, 太子才猛然想起, 再有一个多月便是他母后的生忌了。
太子不禁念起他母后在世时,是何等的仁慈宽和。
他记得每年春秋围猎时,母后总要再三嘱咐他, 上天有好生之德,莫要为讨好彩头, 就肆意掠杀草木间的生灵, 够交差便好。
倘若晴芳之事交由母后来决断, 母后会怎么做呢?
太子想, 依他母后的性情,一定会放晴芳一条生路。
毕竟,在他母后眼中,晴芳不只是天地间的一个生灵,还是自己身边的旧人。
罢了,看在母后生忌将近的份上,他便不造杀孽,饶那晴芳不死。
但死罪可免,活罪却难逃。
余生晴芳都将被囚在那庄子上,永远都不得再见天日。
在改了旨意以后,太子独自坐在书房里思考良久。
他想,他虽然留了晴芳一命,却也并不算是对晴芳仁慈,甚至正好相反。
换做是他,宁可一死,也不愿有生之年都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私狱中,过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希望的日子。
暗无天日……
毫无希望……
这些词儿令太子猛然联想到他的四弟。
被囚在慎思堂七年的四弟。
太子思绪翻涌,又怒又痛。
怒其父皇残酷冷漠,痛其四弟冤枉委屈。
不,冤枉委屈四字,根本不足以形容四弟这些年来的困苦。
无论如何,他一定要想法子将四弟从那暗无天日的球笼中救出来。
然而,还没等太子这边有所动作,皇帝那边便下旨,将东宫空置已久的玉衡殿修葺一新,迎四皇子住进去。
圣旨一出,宫里上上下下才猛然想起,原来宫里还有一个四皇子。
陛下怎么突然想起四皇子来了?
要知道,那位四皇子可是毒|杀先皇后的真凶,萧贵妃的儿子。
当年萧贵妃的罪行被揭发并坐实以后,陛下便立即下旨,诛了萧贵妃及萧贵妃的九族。
若非四皇子身上流着楚氏皇族的血,只怕也不会幸免于难。
不过有传闻说,其实当年,陛下已经下令,命人悄悄前去四皇子被幽禁之处,一条白绫勒死四皇子。
听说当日,白绫已经缠在四皇子的脖子上了,正要行刑之时,大总管王醒突然赶到,命行刑之人立刻住手,说陛下有旨,饶四皇子不死,改判打入慎思堂,终身幽禁。
天子说话,一言九鼎。
先不说当年陛下究竟有没有如传言中所说的那样,明明已经对四皇子下了杀令,最终又临时变卦。
只说当年陛下下令将四皇子关进慎思堂时,圣旨上黄底红字写得清清楚楚,终身幽禁,这都是有证可查的。
而眼下,陛下却又下旨要放四皇子出来。
说好的终身幽禁呢?
说好的天子说话,一言九鼎呢?
陛下一向极重声誉,竟然会为四皇子破例。
四皇子何德何能?
众人对此万分不解,思来想去,难道是陛下忽然念起了骨肉亲情?
旁人不明所以,一头雾水,太子夫妻以及云栖和楚恬,却知皇帝为何会突然降下这道旨意。
皇帝如此,并非澎湃的父爱无处宣泄,要全部浇筑在四皇子身上。
皇帝之所以会放四皇子出来,是猜到太子一定想要他这么做。
于是,他便在太子还未向他提出之前,先主动这么做了。
皇帝这样做,可以理解为向太子示好,甚至是向太子服软。
皇帝想与太子和解,想要父子重修旧好。
放四皇子出慎思堂,赐居东宫玉衡殿的旨意才下没多久,御前就来人了,说陛下请太子去勤政殿一叙。
太子却不给皇帝这个面子,他决定要与他六弟一道去慎思堂,将这好消息亲口告诉他四弟。
但临了,太子又改了主意,决定不与楚恬一同去慎思堂了。
不为别的,只为印象中,四弟似乎有些怕他。
其实,早在数年前,太子开始在私下里接济四皇子之初。
太子偶尔会亲自去慎思堂,给四皇子送些好吃好喝好用的东西。
而每回相见,四皇子都会怯生生的躲在宝庆身后,不敢看太子的脸,甚至连头都不敢抬。
太子起先还有些纳闷,虽说他年纪比四弟大不少,平日里不太与四弟他们这些小的玩在一起,但只要兄弟见面,都还是亲近热络的。
四弟究竟何故待他这般生分梳理,他明明是一片好心。
之后不久,太子忽然想通了。
想通了正是因为自己这一片好心,才令四弟感到惶恐不安。
萧贵妃毒|杀了他母后,他本该恨萧贵妃入骨,恨由萧贵妃所出的四弟。
事实上,他的确恨萧贵妃入骨,最初也容不下他四弟。
但在母后过世一年多,他彻底冷静下来以后,发现他对四弟的恨是没有道理的,甚至是不讲理的。
冤有头,债有主,四弟何辜,要因其母亲的恶行被株连受苦。
不过一个尚不满十岁的孩子罢了。
知他四弟这一年多来,在慎思堂过的甚是凄苦艰难。
太子便动了私下里悄悄接济他四弟的心思,并且也这么做了。
可他四弟却对他的善意……不能说抗拒,只能说是无法理解吧。
自瞧出他四弟怕见他以后,太子便很少再亲自前往慎思堂了。
暗中关照四皇子的事,太子便都慢慢交由他六弟楚恬来安排。
太子其实还挺想亲自去一趟慎思堂,将这好消息亲口传达给他四弟。
却怕他四弟突然见到他会紧张害怕。
本来是件大好事,平白让人高兴不起来,何必呢?
于是,太子最终没随楚恬一同去慎思堂。
……
眼下那满宫皆知的赦令,或者说恩典,获此赦令与恩典的人却还全然不知。
竟然真的无人来慎思堂宣旨报信!
楚恬虽然料到或许会有这种可能,但当他赶到慎思堂以后,发现慎思堂内一片风平浪静,心还是狠狠的被揪疼。
父皇决定放四哥出来,果然只是为哄二哥高兴,父皇特意命人去北宸宫传旨,派人去往宫中各处报信,却独独忘了派人来慎思堂。
这还真是讽刺。
听说陛下已经下旨,要放他家殿下出慎思堂,宝庆瞬间泪流满面。
万般激动之下,宝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勤政殿的方向叩了足足九个响头,谢陛下天恩。
而四皇子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既没像宝庆那般痛哭流涕,也没表现的欢天喜地。
在怔忪了半晌之后,四皇子才悄声与楚恬说,说他在慎思堂住惯了,不想搬去别处。
其实,四皇子并不是不想离开慎思堂,而是有些害怕。
从孩童时期被关进来,长成如今的少年,四皇子已经习惯了这与世隔绝,只有他与宝庆两个人的日子。
四皇子怕见人,他不知该如何面对,除了他所熟悉的,那屈指可数的几人以外,其他所有的陌生人。
况且,他如今是个聋子……
他怕,他好怕……
楚恬看出了他四哥的心思,便拉着他四哥,柔声细气的开解说,说父皇赐居的玉衡殿,离他住的瑶光殿,以及他们二哥住的北宸宫,五哥住的开阳殿都很近。
“四哥若是不嫌我们烦,我们日|日都去玉衡殿探望四哥,陪四哥作伴。”
四皇子被楚恬说的心动了。
能每日见到六弟,与六弟说说话,对四皇子来说可是个相当巨大的诱惑。
他特别想每天都能见到六弟,只要一见到六弟,他心里就感到莫名的踏实。
“若四哥不喜欢一个人独住,不如就先搬来瑶光殿,与弟弟一同住。”楚恬又说,觉着这么安排,他四哥八成能答应。
不出楚恬所料,四皇子果然被他给说动了。
只见四皇子使劲儿点头,“我想与六弟同住。”
楚恬松了好大一口气,说这就回去命人给四哥腾屋子,又叫宝庆赶紧收拾东西,争取今日就叫他四哥搬过去。
谁知才刚说好的事,四皇子又突然反悔了。
说不搬去瑶光殿了,等玉衡殿修葺好以后,他直接搬去玉衡殿就好。
楚恬了解他四哥,四哥人单纯,特别好懂,四哥是怕给他添麻烦,才临时变卦不愿搬去瑶光殿的。
楚恬便又苦口婆心一通好劝,说自己一个人住瑶光殿太冷清,想要四哥住过去与他作伴。
还说,若四哥不与他住在一起,回头云栖亲手做了糕点,还要分送两处,多奔波跑腿。
若他们兄弟住在一处,云栖送起糕点来也省时省力。
以云栖如今的身份,送糕点这种事哪还用她亲自跑腿。
楚恬这话忽悠不住旁人,忽悠四皇子却绰绰有余。
四皇子最终决定,先搬去瑶光殿与楚恬同住,至于回头搬不搬去玉衡殿,等回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