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7(1/1)
着余有德的头干什么……”
对啊,这才是让人不解的地方。
国公府跟余有德有亲戚,这李三娘不是来阻止行刑的吧?
然后没来得及,会找别人秋后算账。
台下众人看着那还在滴血的人头,心不由得都提起来。
李蘅远此刻的紧张也不亚于任何人。
她家虽然人多,但是她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多人,这么多陌生人。
而她要做的事,就是买这些人的心。
大哥不能指望,阿耶早晚会老,她的命运,绝对不要交给除了阿耶之外的人摆布。
她要自己撑起一片天,然后好有能力替别人撑起一片天。
她不要做萧掩或者任何人的附属品。
对,哪怕是萧掩,也不指望。
人声已经鼎沸,都是在议论她的。
李蘅远陡然间将余有德的人头提高,高声道:“这个人,他叫余有德。”
众人的声音被那稚气甜脆的声音吸引,议论声渐渐低下去。
李蘅远已经说出去一句,就没那么紧张了。
她又道:“我是国公府的李三娘,我叫李蘅远,我阿耶是李玉山,就是这个余有德的亲戚。”
四周的声音更小了。
李蘅远将人头举得更高:“这余有德丧尽天良,是我国公府的耻辱,是范阳的耻辱,是我国公府没有好好照顾大家。”
说完将人头摔在身后,她跪下去,对着人群磕了个头。
“柱国公府对不起范阳的百姓,让你们受苦了,我李蘅远在这里替阿耶跟大家道歉。”
她这三下落下去,四周鸦雀无声。
大家的目光里,只有那身材高挑的少女那诚恳愧疚的摸样。
原来三小娘子是来引咎道歉的。
这时有人道:“余有德是坏人,又不是国公让他变坏的,跟国公没有关系。”
还有人道:“就是,国公戍边在外,出生入死,他又没有三头六臂,怎么能怪国公。”
“对,是余有德自己危害乡里,我们都敬佩国公。”
接下来还有很多人附和。
这些人中,大多数是李蘅远自己安排的。
不过这些人过后,那些陌生人渐渐也对李玉山说起了好话。
继而有人劝着李蘅远,都说这件事跟她没什么关系,国公府是好的,只是余有德不好。
再者说,余有德是姓余,国公府可是姓李。
“最后处置余有德的,让他罪行昭告天下的,不好是国公府的人嘛?”
“所以范阳有国公府,有李玉山,甚至有三小娘子这样贤德的人,那是我们百姓的福气,范阳会越来越好……”
听着各种夸赞,这正是李蘅远想要的结果。
她慢慢站起。
但是这些都是虚的,还不够。
能买人心的,永远都是重金。
李蘅远又道:“余有德这些年欺负不少人,还贪墨不少税钱财,他如今已经死了,但是他做了很多孽,还没有偿还,我在这里宣布,余有德的家财先拿出来补偿那些被他害过的人,有一笔算一笔,只要大家能拿出证据,就可以到余有德的家里零钱。”
若是之前大家还只是觉得国公府无辜,那么现在对国公府,对李蘅远,就是衷心的敬畏和感谢了。
抄家这种事谁不明白?最后又都回到官府的腰包。
范阳就是国公府。
到是三小娘子说不要。
有被余有德坑的关了店铺的人,当场就哭出来。
还有人可能想到了什么证据,赶紧回去找的。
下面一阵混乱。
李蘅远道:“大家都不用急,只要大家能拿得出证据来,大家的损失,全都能赔偿到。”
又道:“等赔偿完了,若是还有剩余,国公府也分文不取,全部将钱财投到西市和食肆街,让大家多赚钱,都过好日子。”
那好日子三字,她说完的时候带节奏的一挥手。
台下众人跟着振臂高呼,称赞声随着冬日的西北风一起,吹上云霄。
☆、434警告
西北风将街道幌子刮的有异响,是那么冷的天,可是菜市口的热情却好像是在三伏天,这种发自内心的称赞和喜悦,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萧掩从衙门里出来,也来看行刑。
他站在人群之外,不过他个子高,能将台上的姑娘看得分明。
那明艳动人的小姑娘,诚心诚意的向百姓谢罪,然后接受着百姓的拥护和赞美。
她的言行举止是那么的憨厚可亲,哪怕是看不清楚她的神色表情,可也无法不从心里喜欢她。
萧掩看着看着,陡然间心头一惊。
他敛了眸子,再细细的看那台上少女。
这下看清了,她振臂高呼之后,嘴角不自觉的泛起一抹胸有成竹的笑容。
萧掩攥了攥拳头。
李蘅远。
这个小东西,这是买人心呢?
可是这本来应该是他要做的事吧。
范阳,他要掌握在手里,然后给范阳百姓,乃至天下百姓,公平公正的生活。
但是这次怎么被这个小家伙利用了?
萧掩想起来了,这就难怪这丫头说行刑的时候她要来。
还让他布置,是在这里等他呢。
他种了树,然后她偷偷摸摸摘了个大胖桃子。
萧掩想明白之后哭笑不得。
李蘅远这是在跟他抢功劳,可是本来他们就是一体的,这有什么好抢的。
可是这家伙之前瞒着他,一点也没透漏。
萧掩看着台上舔了舔嘴唇,小东西,找个晚上惩罚她。
……………………
余有德被严惩之后,范阳刮起了一股反强暴风潮。
尤其是那些泼辣仗义的女人,对着余有德那样的人开始破口大骂。
太守衙门也没闲着,在菜市口立了个十字杆子,将余有德尸体悬挂在上面。
然后每日派文官讲解余有德的罪行,同时告诫女子遇到余有德这样的人,应该相信衙门,及时报案。
因为有官府的倡导和保护,女子们的胆子比以前大起来,面对强奸猥亵,渐渐懂得了反抗。
再说那些被和尚害过的女子,有人和夫家闹掰,被休或者和离,既然有官府给她们撑腰,她们就有人跳出来指证和尚。
有一个,就能带动多数人。
只要官府不藏着掖着,不打压,女子们的权利很容易被维护,和尚们也很快被解救。
萧掩趁此机会,干脆严控起了对宗教的管制。
因为岳凌风说了,如果百姓愚昧,一味迷信宗教,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他要建立的是公平公正的世界。
做了这些铺垫,之后李玉山回来,萧掩又提议将范阳书院搬出国公府,就在宝应寺设下。
不光是国公府的少年可